
民法典规定什么人享有继承权
民法典规定什么人享有继承权
一、民法典规定什么人享有继承权
《民法典》对享有继承权的人员有明确规定,具体如下:
一、法定继承人
法定继承人分为两个顺序进行继承。
第一顺序:配偶、子女和父母。
这里的“子女”涵盖范围较广,不仅包括传统意义上的婚生子女,还包括非婚生子女。
比如,未婚生育的子女同样享有继承权。
养子女也是其中一部分,他们与养父母形成了法律上的父母子女关系。
此外,有扶养关系的继子女也享有继承权,例如继父母对继子女进行了抚养教育,继子女对继父母尽了赡养义务的情况。
“父母”同样包含生父母、养父母以及有扶养关系的继父母。
第二顺序: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。
姐妹具体包括同父母的姐妹、同父异母或者同母异父的姐妹、养姐妹以及有扶养关系
在继承开始后,通常先由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,此时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参与继承;
只有在没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的情况下,才由第二顺序继承人继承。
二、遗嘱继承人
自然人有权立遗嘱,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。
比如,一位老人可以通过遗嘱,将自己的房产指定由某个子女继承,被指定的这些法定继承人便成为遗嘱继承人。
三、受遗赠人
自然人还可立遗嘱把个人财产赠与国家、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、个人。
例如,某人立遗嘱将自己的部分财产捐赠给慈善组织,这些主体作为受遗赠人,享有受遗赠的权利。
二、民法典规定遗嘱见证人有效吗
《民法典》对遗嘱见证人的有效性作出了明确规定,相关要点详述如下:
一、资格要求
遗嘱见证人必须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,这意味着其能够清晰地理解自身行为的性质和后果,独立进行各类民事活动。
同时,见证人要与继承人、受遗赠人无利害关系。
比如,不能是继承人、受遗赠人的近亲属,因为近亲属可能出于亲情等因素,难以保证见证的客观性;
也不能是他们的债权人、债务人等,避免因经济利益纠葛影响见证的公正性。
二、人数要求
对于代书遗嘱、打印遗嘱、录音录像遗嘱以及口头遗嘱,法律规定应当有两个以上见证人在场见证。
这是为了从多个角度确保遗嘱订立过程的真实性和可靠性。
多个见证人的存在可以相互印证,减少单一见证人可能出现的偏差或错误。
三、见证过程要求
见证人需要全程参与遗嘱的订立过程,密切关注立遗嘱人的行为和表达,以保证遗嘱体现的是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愿。
例如在代书遗嘱中,见证人不仅要见证代书的整个过程,还要在遗嘱上郑重签名,并清晰注明日期,以此证明遗嘱订立的时间和真实性。
只有严格满足上述所有条件的遗嘱见证人才是有效的。
有效的见证能够切实增强遗嘱的法律效力,最大程度减少后续可能产生的各种纠纷,保障遗嘱的顺利执行。
三、民法典规定婚前财产离婚后怎么分配
依
在离婚情形下,此类财产无需参与分割。
婚前财产具体而言,是指在结婚之前,夫妻中的一方已然获取的财产。
像一方在婚前购置的房产,这房产的所有权从购买之时起就归该方所有,即便婚后依然属于其个人财产,不会因婚后的婚姻关系而变更为夫妻共同财产。
又如婚前购买的车辆,其产权清晰,婚后仍归原所有者。
再如婚前的存款,也始终属于存款人个人。
正因如此,在离婚过程中,另一方没有权利要求对对方的婚前财产进行分割。
这充分彰显了法律对个人财产的有力保护,能切实保障每个人的合法财产权益,使其不会因婚姻关系的变化而受到影响。
当探讨民法典规定什么人享有继承权时,我们会发现这一范畴并不局限于常见的法定继承人。除了第一顺序的配偶、子女、父母,第二顺序的兄弟姐妹、祖父母、外祖父母这些法定继承人外,还有很多特殊情况。例如,被继承人可以通过遗嘱将遗产指定给法定继承人以外的人,也就是遗赠。而且,对被继承人尽了主要扶养义务或者与被继承人共同生活的继承人,在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。要是您对特殊情况下的继承权判定、遗嘱继承的具体流程等相关问题存在疑问,别再纠结,赶紧点击网页底部的“立即咨询”按钮,专业法律人士会为您详细解答。
标签
- 遗嘱,继承人,子女